2007年3月20日 星期二

繁星點點

「繁星計畫」這幾天在報紙上是個新名詞。簡單講,它讓許多我們耳不熟能不詳高中所培養的畢業生,「也可以」進入國立大學就讀。

這句「也可以」,我以口語講出來,其實有點傷。(唉,最近在經歷了某事件後,我一直要提醒我自己,下筆要小心,不要又讓人覺得有明褒暗貶之意)

為了讓這句「也可以」能順利執行,一群設計繁星計畫的教授們,找到理論基礎,正進行一個實驗,實驗究竟是「充滿學習動機」的孩子,也可「學習能力強」的孩子一起學習。

嗯,本篇文章可能會有點思緒錯亂,但讓我整理一下:

繁星計畫的理論基礎,是一位由清大轉到師大講座教授彭德明的統計資料,他在美國一直執教於教育統計領域。據說有這麼一個論述:評量學生入社會後的表現,追溯他在求學時期有幾個特質,其中一個主要特質,就是他們在高中時期相對的表現。如果在高中時表現優秀,將來出社會優秀的可能性就大。(還沒訪到彭教授,故只能轉述)

從這個道理延伸思考,就是說「每個高中都有好學生」,清華想在更廣泛的高中裡找到好學生。於是他們幾位教授開始從統計學、歷屆聯考入學生資料開始分析,怎樣找到好學生?

這時後就要為產品定義,嗯,為potential學生定義。先把清華每屆學生考進來的成績開始統計,五科有幾科頂標、幾科前標,大致推算出學生平均水準的頂標前標比,是三頂二前。

頂就是考到前25%,前就是分數在前50%。(這跟我古早聯考的高低標是一樣的吧,我當年聯考有二科成績低於低標,現在就不能報繁星計畫了)

這些教授又找到全台灣400所高中裡,學生可考上三頂二前的記錄有幾家,算出來大概有150-200家。除了三頂二前外,申請規則還有:一所高中只有一個名額申請該大學in繁星計畫,全校成績需在前5% 以上。

總之,不管你是北一女,還是私立磐石高中,只要學生有三頂二前、全校前5%,貴校都可以報一位來申請繁星計畫。

以上這些,都是清大幾位教授聯手討論出的方案,在去年上半年報教育部,打算今年三月時招生。打算招進 150名繁星學生,再加上1250位自傳統步驟上進來清大的學生。

一直到去年底時,清華都以為這是自己在推的招生多元性的實驗計畫。沒想到教育部高教司對此制度大為贊同,短短時間內就要求其他11所也拿了五年五百億預算的大學,照辦此案。

清華是一手建立起繁星制度的起始者,這次招生、放榜、報到、新生訓練等,都跑在其它學校之前。嗯,快睡了,先寫到這。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最近在幫人家看推甄文件,那個小孩子也是星星一顆,但是呢,他學測成績也才40,我有點在估計他變成彗星的可能性了......

匿名 提到...

我本身還蠻支持繁星的.可能我的經歷很像.
高中了了,但進入大學,忍辱負重,使得我一
股腦地拼命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