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31日 星期六

一個年輕的兵

中午吃麵,我隨手帶了一本過期雜誌出門,在冷氣不太強的小麵店裡,翻這著這本。後面幾頁講生活品味的部份,介紹幾位大隱隱於市的紅酒達人.。第二位出場者,是在大學教書的H教授,我看著這名字,記憶跌到二十多年前。

那時,H教授還在念研究所,她的女友W姊姊,因為學校宿舍客滿,被安排住到我家對面的空屋,一起搬進來的還有另二位念物理碩士班的姊姊。

H在當年有點傳奇,他先考到分數較高的系,卻在大二休學,再降轉到物理系,印象中成績頗不錯。他與W姊姊都參與了那年代資優生的輔導計畫,不是被輔導,而是當服務人員去take care高中資優生們,也因此爸爸與他們稍有接觸。

我應該從未與H先生講過話,但因為他常要送女友W回家,所以我總在蹓狗時遇到他們。對那時我這樣的毛頭高中生而言,這樣的大哥哥大姊姊是念書厲害的超強者。

W住進來約莫半年,爸告訴我她得了血癌。

我還是看到H護送W回家,W展開化療,開始戴起帽子,開始變瘦。但一切的記憶都很模糊,一直到病了一年多後,W就離開人世了。爸去參加她的告別式,據說還瞻仰遺容。回來後爸說,W姊姊完全變了樣,很慘很慘,看不出當年那個女孩樣,癌症真是可怕。爸還勸我以後遇到這種狀況,不要去看。

我一直記得爸爸這段話。六年後他也因血癌離開,但只拖了十天,所以走時面容安詳,一如他好好時的樣子,就像在沉睡一樣。我想到當年他告訴我W姊姊的樣貌,內心有一絲絲的慶幸。

對於W姊姊的離開,真正震撼我的,是H先生發表在校友刊物上的一篇文章,回憶他與女友生前共處的一景一物。高中時的我,看完那段文字,就已經極有感觸。在我還未識人間生老病死的歲月,這文章是我初感應生死的無奈、回憶的無價、與命運的不可抵擋。

於是我今晚衝到圖書館,找出那本校友刊物,然後抄在記事簿上帶回家:

我忘不掉一個溫暖的夜晚,我和她坐在病房外的花圃旁唱歌。她唱第一部,我唱第二部,我們唱「一個年輕的兵」、「靜夜」。

她很快樂,她本來就是一個容易滿足的人。我也忘不了她專著白色的羽毛衣,紅面皮的登山鞋,胖嘟嘟的走在山徑上。

但想到她這樣一個如此依賴我的人,獨自一人先我一步,走向必然不可知的旅程,是給我震撼的。

我知道時間會治療我的悲傷,但時間無法抹去我的懷念。

我希望時間使我相信,她是躺臥在上帝身邊的小綿羊,已經找到了平安,並期待未來的相遇。


之後,就聽說H出國念書,又回國教書。即使現在,他打我面前走過,我很可能已認不出他,但他的另一篇文章,又再次震盪了我。

這次,他是為紀念一位逝世十周年的Y教授,而寫的回憶文。Y教授是台灣物理界的傳奇人物,卻在五十歲出頭的年紀罹患癌症,而英年早逝。Y與H在學校時就有深厚師生情誼,又共同熱愛一項運動經常練球。他落在筆端的回憶,又掺雜了許多思念W的情緒,讀來所有悲傷全都湧出。

因為肺積水,他講話斷斷續續而且喘得很厲害,我必需靠得很近。但是他和我講了很多話。他主動提起W的事,講到癌症病人身體和精神的折磨。

他表達希望能安樂死的願望,但是也不希望這樣做會造成任何人的困擾。考慮過自殺,但這對太太和其它人都會很不好。即使在這種情況之下,他還是處處為人設想。

W去世之後,Y老師曾經來問過我,是否要為她設立獎學金,我告訴他W不同意,因為她認為自己又不是什麼人。

我掙扎很久,是不是該在十年後,由我來問他同樣的問題。最後當我決定問他時,他點頭表示記得以前問我的情形。他已經想過了,也是反對。因為現在獎學金已經失去了意義,領獎學金的人,可能都不知道當初設立的理由。

他決定要做的,是從遺產裡拿出五百萬元捐給系上,「感謝系對我的照顧」。最後他抓著我的手和我道別。我想我那時我講了一些很激動的話,觸動了他一直控制的很好的情緒。

我們兩人都哭了。他說了一句「這都是我的命」,強烈震撼了我。如果只能用命運解釋,發生在Y老師身上這麼不公平的事,對於失去了Y老師的家人、朋友、學生,這何嘗不也是一件不公平的事。


每次我看到這段時,總是鼻頭酸酸的。這麼多年來,我看到那麼多曾經在學術上孜孜矻矻焚膏繼晷的好腦袋,忽然一下子就消失幻化。記憶又推向Y老師的追思會上,他已上大學的獨生女,在布幕後用手頻頻抹去臉頰淚水的動作,常是我不爭氣淚水的來源。我總覺得,父親來不及參加寵愛女兒的畢業典禮,始終是終生遺憾。Y小妹的命運,竟也如此。

寫到這,我似乎應該感謝H教授。雖然他與我從未講過話,如今卻在雜誌上出現,讓我有這衝動去找出他當年的文字,那些讓我初悟人間無奈的篇章。至於雜誌上詳細介紹他搜集紅酒書籍、品遍歐陸各地區酒產的文字,我想都是他寄情於物的移轉機制了。

2007年3月28日 星期三

北國天空下第三集

1996年底同學小聚後,我再也未見過珍妮,所有的資訊都由安祖夫妻與她保持聯絡。

這個月,我的信箱來了一封Jenny的信件,告訴大家他更換email了:

Hi, dear friends and family,

I am moving into a new place. Please do not use this charter.net email address anymore. I will not use it any longer.

My new email address is jennyxxxx@hotmail.com Please use this one from now on instead. I may only be able to read emails 2 or 3 times a day. Also, my home phone will be changed. I don't know the number at this time. You can reach me at my cell phone 000-000-0000. If I am unable to answer the phone, please leave a message. I will get back with you ASAP. Thanks very much. My new mailing address is 0000 Fox Goooo Dr., apt. 44, Saaaaaa, MI 48888.

Thanks very much. Hope this message find you in good spirits and good health.

Jenny Woooo


這封信一出,我們就直覺有事,因她email改,電話改,連住址也改,且是搬進一個公寓。於是安祖就打電話問珍妮。過了幾天,安祖就告訴我進一步狀況。

原來,夫妻二人現階段屬於分居狀態,但珍妮律師建議二年後才正式離婚,現階段仍可享有老公的醫療保險。這個安排的背後意義,大概是珍妮現階段並無足夠的財立獨自生活,所以仍要憑藉老公的保險,直到二年後她有謀生能力。

當然,選擇到護士學校進修,也是為離婚準備,因為她原本15年前來念的大學,並沒修完學士設程,就開始了做個美國鄉下家庭主婦的日子,如果要加入職場,還是進修一些特殊技能,才好找工作。這種考慮下,護士的確是學得快、找工作也容易的選擇。她必需要有一份固定收入工作,才能爭取到小孩的撫養權。寫到這,好像在看美國電影中,那種離婚夫妻爭孩子到翻臉地步的情節。

至於三個孩子現在怎麼安排?One week at the Dad's place and one week at the Mom's until the divorce is finalized.安祖在簡訊上面寫: It's a very ugly situation。

我也不知離婚原因為何,但是可以感覺珍妮在財務獨立的能力很薄弱,因此仍需享有老公的保險大傘等。

我這幾天,偶爾在煩惱工作令人無力,老闆經常發飆等辦公室怨言百科。不過看到珍妮十五年來,在寒冷的美國大陸最北一州落地生跟,這一路走來的心情,我們這幾位同學是很難體會的。比起她所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我這混吃等死的生活,已經幸福到要知足長樂了。

2007年3月27日 星期二

北國天空下第二集

我們走進珍妮家,第一個感覺,「這好美國」。

這種感覺很籠統的,至少在那時候,我曾去過美國的台灣移民住房,少說也有三、四十幢吧,每一家,我都可以找到這家主人是台灣來的「跡證」,一本書、一張紙、一些食物,都有點故鄉味。但或許珍妮的老公是很大美國的,這個家看不出一絲異國移民的端倪。

印象中,珍妮在高中時就開始隨著家人念佛。到了美北落地生根的她告訴我們,每個星期固定晚上,她會開車出城,到附近另一個town參加當地的佛教徒聚會,大家一起念經祈福。這活動,是他固定仍會接觸到家鄉同胞的少數場合。

至於她的兩個寶貝兒子,那時大約四、五歲,正是「狗都嫌」的年紀,這兩個孩子很頑皮,幾乎到過動的地步。珍妮在與我們聊天的同時,也可用近似嘶吼的高聲,要兩個小孩規矩一點。這時候,他會講國語及台語夾雜的罵人話,那樣子讓我回想到高中時,她對班上一些對她惡作劇的男生,也是類似的斥責模樣。

只是現在,她罵孩子的國台語雙聲道,迴蕩在這麼「美國」的客廳中,很奇特的感覺。接著,我們要開車到附近一家很大的outlet去血拼。

珍妮帶著兩個兒子,加我與安祖夫妻,開到outlet門外,我們約好,女生去逛街,安祖在停好的van中負責看兩個孩子。逛了一大圈回來,打開車門,安祖一副全身沒力的樣子癱在後排上,珍妮的二個孩子正在van裡面爬上爬下,好像在叢林戰一樣。

見此狀況,珍妮馬上又開始站在車外,以國台語雙聲道狂罵孩子功,語氣中會有「你活得不耐煩啦」、「小心我K死你」等字語,但小孩還是嘻皮笑臉,一點也不視媽媽的火氣上升。(安祖後來也說,這二個小孩是他見過極端難管教的孩子)

控制不了頑皮小孩脫序行為的父母,是很焦燥的,珍妮就是如此。她罵小孩的樣貌,讓我憶起高中時她曾經是軍歌比賽指輝的往事。

我們逛完outlet,送他們回家,至今都在也沒見到珍妮。而那趟一整天到賽姬懦的訪友行程,我們從頭到尾都沒見到他先生,聽說是飛到別州去洽公了。但聽安祖說,她的老公管她頗嚴,平常不能隨意開離城。

我始終沒見過她先生。不過2004年,安祖已搬到德州工作,我去德州休假,順便找他,晚餐後拿出同學通訊錄,一家一家打電話聊天。那時珍妮生了第三胎,是個女兒,讓她很開心。但電話撥進去,接電話的威先生講話卻很不客氣,就說珍妮睡了不想接電話,馬上掛了。

本日佳句

本日佳句

我的朋友威廉與馬丁去了一趟西藏,五十天,包吉普車開了8000公里。最近我正見賢思齊,考慮該去玩多久,有十天行程,也有二十天。十天團,天天都住旅館,可洗澡,鐵定也會有電。二十天團,有時候要住招待所,甚至在野外搭帳篷,大概上廁所也要與大自然結合,手機不一定有訊號,我的頭髮一天不洗就會像麵條。

威廉就說了這句話:

我覺得去這些看似瘋狂的地方,會發現自己原來也可以這樣活。
對於我的中年危機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這真是正中靶心!

我這陣子所有的症狀,大概都是中年危機的一部份吧。

2007年3月26日 星期一

北國天空下

有多少人玩過GMAIL上的交談功能?今晚,我的高中同學安祖傳來這段文字:

We talked to Jenny a couple of nights ago. She is separated from her husband. The divorce will take up to 2 years. She is currently attending school for nursing. She plans to graduate next year.

珍妮也是我的高中同學,國中國小都同校,安祖也一樣。我們一起長大,到大學畢業後,都保持一年至少開一次同學會的頻率。

珍妮是結婚最早的高中同學。

那年,我還在北部很餓的州混第二年,她去了更北的州,念大四,全校只有二位台灣學生。對於北美的秋天秀色,我及久居北美的安祖已經沒那麼驚豔了,她剛來,很喜歡,常常寫信給我,說她的學校景色優美,讓她非常沉醉。我心中不禁微嘆,啊你只是剛來第一年,當然覺得很漂亮,等你住了十年八年,就會看膩了吧!

在email並不普遍的年代,珍妮寫給我的信,都用英文手寫。我想,他是很愛美國的,否則不會連寫信都要全篇英文。我那時也常寫信找同學聊天,但鐵定都是中文,因為能寫些中文字,在留學生涯中也算是享受的時光吧。

第一個quarter break,珍妮就與她朋友開下來找我玩,也順便到我這個城採買些中國貨,我記得她買了一袋國寶米回去,好大一袋,我看她把米袋塞到後車廂,關上,再往北沿著23號公路回家。

那次珍妮來找我,也告訴我一件事:有位教授在追她!這真奇特。在我呆的大學,有五百個台灣學生,五百個大陸學生,可從來沒聽過有師生戀!

不過,我還是要相信,珍妮有些特殊氣質,讓老美會對她印象深刻,特別是在一所只有二名台灣學生的大學。

總之,半年後,我就聽說珍妮休學結婚了,嫁給一位教授,且不是原先向她表達愛意那位會計學教授,而是另一位經濟學教授!

為了這樁婚訊,我們高中校友們開始全美熱線打電話討論此事,連一位在高中時都不常與我哈拉的學長,也從達拉斯打來找我聊了一個多小時。我們高中每年級只一個班,高一班與低一班常有兄弟姊妹,總之就是人人都識。經由熱線你我他後,大家都知道珍妮的閃電結婚。

好吧,那陣子熱線你我他之後三五個月,我也畢業了,1993夏天收拾行李回台灣。聽說珍妮也回台灣補請婚宴,沒多久孩子也出生了。

之後我再一次看到她,是1996年底,我因飛到密州找安祖,再一起往南開去我的母校,懷舊一下哥市的街景,以及找我們另一同學馬克吃頓飯。

安祖、安祖妻、馬克、我四人是從小就玩在一起的死黨,跟他們見面聊天真是好笑。後來一天,我們又從密州往北開,到了珍妮居住的賽姬懦城郊區。

說他是郊區,請你把腦中影像接連到……講美國中西部的電影….鄉村小屋,你要開過一片田,再幾個右彎左彎於田中間,就會出現一棟小小可愛有點舊的深色木頭屋,車庫與家是分離的,還有個放置大型機具的儲藏室, 也是數公尺外獨成一圈。

描述這麼多,要形容他家,處在一個美國很傳統的鄉村地區,整個城區最高樓可能是三層的,冬天時要備齊鏟雪工具。四面望去都是田,冬天穀物都枯黃的田。先睡了.

2007年3月25日 星期日

繁星點點點

上次講到繁星制度是清華一手建立。其實,到去年秋天,繁星計畫都一直是清華獨家在推的制度,但去年夏天,每個大學必需把下一年招生名額報到教育部,其中除1250左右的原招生名額外,也多了繁星名額150,讓教育部高教司長官眼睛為之一亮,就建議拿到五年五百億的大學都要來搞繁星。

於是今年一月,11家大學就很匆忙的端出應付教育部的繁星計畫,名額很少,11校共650,加上清大的就800。清大收150名,台大只開放40個名額。為何差這麼多?

力推這計畫的學務長告訴我:你知道全台灣高中入學考試,各地區「理想高中」錄取率是哪裡?理想高中就是第一志願。例如在台北,北一女的錄取率可能只有3%或5%,但是在宜蘭,宜中、蘭陽女中、與羅東高中是不分軒輊的,所以6000個考生,進到這三所高中的名額有1800,錄取率達30%,選擇離家近的學校就度。

因為理想高中多,錄取率高,所以相對於台灣其它縣市,宜蘭的國中教育正常化也高,準時放學、藝能課也都照常教學,課後補習的狀況也少了。如此一來,早下課的國中生,可以早點回家與父母相處,也就是家庭教育的功能可以彰顯。(白話意思是:爸媽陪伴孩子的時間就變多了,這點對國中生好像真的蠻重要的)。

以上這種說法,如果能接受的話,那往下推演:宜蘭因為有三所「理想高中」,所以宜蘭國中生相對有正常的家庭生活,那麼,為何不讓別的縣市也有更多理想高中,就是你不用為了擠升學率而越區就讀遙遠的該縣市第一名高中?

學務長說,繁星計畫最終目的就是要提升各縣市理想高中的比例,理想高中多了,國中教育或許才會更正常些。清華之所以規畫出150個名額,就是希望理想高中能夠遍地開花。

但是,其它大學是被教育部趕鴨子上架般規畫繁星計畫,不可能開放太多名額。例如台大,明星科系如醫學、電機、法律,就完全沒有繁星名額,40個名額中有10個是農藝系提供的,最後只有1人錄取。但是這也不能怪台大或其它學校,他們一來是被教育部趕鴨子上架,二來又是全台首選,難免要降低動輒得咎的指責。

清大經過精密計算,總共有155個高中生申請,150 位錄取,148位報到,照半導體廠的說法,這應該是「良率」很高,因為參與申請的學生,失望率低,且清大的入學學生素質也未拉低。(因為仍有三頂二前、高中top 5%等申請標準篩選)

但是別的學校,未必要認同這個理論,但是他們在教育部要求下,急就章的執行繁星,結果錄取率只有14%多,向隅者眾。據說很多學校,最後是比較每個學生在校排名的百分比至小數點後一位。例如,你在雄女是top 4.7%,可能輸給一位台東高中的top 4.5%。(當然在比較這個數字之前,還是要符合各校自設xy級分、x頂y前等基本分數門檻)競爭如此激烈、最後還未能滿額錄取(例如台大農藝開十個名額只有一個上榜),凡此種種,都不是繁星計畫的初衷。

清大從評估、到提出也只是第一屆試辦,還是可能有需改進之處,都要二、三屆慢慢執行後,才能調整出上下游更完整的機制。學務長還說,他不擔心這批繁星學生的academic gap,但是擔心他們的social gap。所以校方要花些心力在弭平這個social gap。

在繁星放榜後,社會上普遍對這計畫給予好評,但理論面與執行面究竟有何差距?現在還不到驗收成果的時候。如果只有清大一個學校先做,做出口碑,也做出完整評量機制之後,再看看別的學校是否願意跟進,或許就圓滿些。如果其它學校不跟進,那也ok,就當繁星是清大的特色制度。每個學校總有自己選才的標準吧,清大以此為標榜也不錯呀!

繁星既然已經推動到12所大學,我不祥的預感,擔心這立意良善的制度會出亂子。那天學務長說,這個計畫是對大學本身有助益,又符合社會期望的事情。的確在新聞出來後,校方接到許多正面的迴響,令他相當欣慰。

另一方面,教育部也有官員已經說,若是繁星執行成效優,不排除未來以繁星全面取代現有推甄制度的可能。萬一走到那一步,我想,學務長的頭痛才要開始呢。

2007年3月20日 星期二

繁星點點

「繁星計畫」這幾天在報紙上是個新名詞。簡單講,它讓許多我們耳不熟能不詳高中所培養的畢業生,「也可以」進入國立大學就讀。

這句「也可以」,我以口語講出來,其實有點傷。(唉,最近在經歷了某事件後,我一直要提醒我自己,下筆要小心,不要又讓人覺得有明褒暗貶之意)

為了讓這句「也可以」能順利執行,一群設計繁星計畫的教授們,找到理論基礎,正進行一個實驗,實驗究竟是「充滿學習動機」的孩子,也可「學習能力強」的孩子一起學習。

嗯,本篇文章可能會有點思緒錯亂,但讓我整理一下:

繁星計畫的理論基礎,是一位由清大轉到師大講座教授彭德明的統計資料,他在美國一直執教於教育統計領域。據說有這麼一個論述:評量學生入社會後的表現,追溯他在求學時期有幾個特質,其中一個主要特質,就是他們在高中時期相對的表現。如果在高中時表現優秀,將來出社會優秀的可能性就大。(還沒訪到彭教授,故只能轉述)

從這個道理延伸思考,就是說「每個高中都有好學生」,清華想在更廣泛的高中裡找到好學生。於是他們幾位教授開始從統計學、歷屆聯考入學生資料開始分析,怎樣找到好學生?

這時後就要為產品定義,嗯,為potential學生定義。先把清華每屆學生考進來的成績開始統計,五科有幾科頂標、幾科前標,大致推算出學生平均水準的頂標前標比,是三頂二前。

頂就是考到前25%,前就是分數在前50%。(這跟我古早聯考的高低標是一樣的吧,我當年聯考有二科成績低於低標,現在就不能報繁星計畫了)

這些教授又找到全台灣400所高中裡,學生可考上三頂二前的記錄有幾家,算出來大概有150-200家。除了三頂二前外,申請規則還有:一所高中只有一個名額申請該大學in繁星計畫,全校成績需在前5% 以上。

總之,不管你是北一女,還是私立磐石高中,只要學生有三頂二前、全校前5%,貴校都可以報一位來申請繁星計畫。

以上這些,都是清大幾位教授聯手討論出的方案,在去年上半年報教育部,打算今年三月時招生。打算招進 150名繁星學生,再加上1250位自傳統步驟上進來清大的學生。

一直到去年底時,清華都以為這是自己在推的招生多元性的實驗計畫。沒想到教育部高教司對此制度大為贊同,短短時間內就要求其他11所也拿了五年五百億預算的大學,照辦此案。

清華是一手建立起繁星制度的起始者,這次招生、放榜、報到、新生訓練等,都跑在其它學校之前。嗯,快睡了,先寫到這。

2007年3月14日 星期三

蟈咚與我作文比賽

又到了睡前時間。

感謝各位讀者這幾週來,聽我一位阿姨級回顧另一位阿姨風光的過去、滄桑的現在、與不可知的未來。今晚,我要來換個口味。

話說那位已經很有名的大王蟈蟈,這二天更如疲勞轟炸般的出現在各種媒體上。大家看他新聞的耳熟能詳程度,已經可以辦個蟈咚常識測驗了。例如:

(1) 蟈咚的結婚宴是在哪裡舉行的?a.紅寶石酒樓.b.大三元c.銀翼 d小肥羊
(2) 蟈咚在礙七離開的那週在做什麼?a.傷心過度送醫吊點滴 b.與朋友打麻將順便聊併購笨狗 c.與導演商討論鐵漢柔情劇本 d.考察山西銅礦.
(3) 以下哪些是蟈咚尚未與女星前往的地點:a.宜蘭果園 b.愛物園.c海南島.4.信義傑士堡
(4) 以下哪個不是蟈咚擇偶第二春的基本條件:a.身體健康. b.面容姣好 c.30歲以上 d 鋼琴、長笛、沙漠越野、C Language、HTML五樣必需精通三樣。

以上,歡迎大家可以接力出題,這兩天的新聞演進,應該有更多宏觀有格局的題目出現。

我曾經有一次宇宙無敵世界超級大獨家的蟈咚貼身採訪,在香港,而且是跟宋妮亞鬼混時,意外凹到的專訪。

我從台灣飛往香港出差那天,好像是美國九一一事件之後二、三天,總之就是機場很多飛機停飛了,尤其是歐美線的飛機航程大受影響。

我去香港參加的活動,是高傲又盛氣凌人銀行的年度大法會,那次張摩摩、盧帥哥、張理察等,都是受邀講者。不過,那時已有點在企業家界走紅的蟈咚,也是次日演講的superstar。他演講完畢,剛好張摩摩與夫人蘇菲手牽手搭上禮賓車前往機場。

我們,我及宋尼亞,恭送阿公阿婆離開後,回頭一瞥,那宋尼亞高挑的身材與立體的輪廓,馬上就吸引到蟈咚大王對她的注視,兩人眼光交會後,宋尼亞就拉著我說,去堵他呀,他想要講的樣子。

於是我們兩個就衝上去,遞名片說,我是誰誰誰,請你談談九一一對鴻海全球運籌的影響。其實那時腦袋乾乾的,不是很能馬上問出問題來,還好蟈咚很輕鬆,讓我坐在沙發上慢慢問,宋妮亞也在幫我問,多一個腦袋總是比較好。於是就聊上大概十分鐘,講完,他很盛中的跟我握手,也跟宋妮亞握手,就走了。

那場訪問,要是由宋妮亞主問,我想就應該可寫出一整版的蟈咚如何打敗九一一的故事。

當天晚上,我就把錄音機聽完寫一遍交稿。可惜當時台北冒出納莉風災大淹水,所以這篇原本的獨家專訪就變成二版頭。文章如下:



911事件我見我思,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美經濟全球獨大將不復見
【陳大象/香港專訪】

鴻海蟈咚這兩週來,還沒回過台灣,美國九一一事件發生,他是從美國飛往德國的飛機落地後,才聽到消息。在鴻海的經營專長中,超強的運籌管理系統一直是其基本戰力核心,而這次受到九一一事件影響,全球貨物運輸步調大亂,鴻海的運籌管理系統如何因應?戰爭一觸即發態勢,又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帶來哪些機會?十七日一早才由德國趕至香港參加高傲盛氣凌人證券亞洲科技論壇的蟈咚,在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詳細描述了九一一事件對鴻海短期的影響,以及對全球經濟長期影響的看法。

問:這一週來美國空運的嚴格控管,對鴻海造成哪些影響?

答:鴻海在全世界有三個地方有製造基地,在九一一事件發生以後,美國空運大部份都停止,那時supply chain供貨運補問題,非常緊張。我們在全球製造基地,當初都預留了兩個禮拜到三個禮拜的庫存量,正好在這時候庫存發揮威力,不會立即受到影響。

可是現在隨著庫存慢慢減少,往後一兩個禮拜才是最緊張的時候,真正問題浮現,應該是從這個禮拜到下禮拜,這段時間是最緊張的。因為所有的貨運集在一塊,大家的工作反而沒有效率,變成是說,火車三天都不開了,貨都堆在火車站,空運也一樣,一旦復航仍要一段時間去紓解之前堆積的物品。

鴻海現在已經成立了一個運輸應變小組,因為我們公司一直是空運、海運業界的大客戶,較有能力來解決一些問題,然而多多少少還是有影響,特別是在越洋運輸上。

鴻海在美國設立倉庫的地點有洛杉磯、休士頓及堪薩斯城,其中最大的倉庫在洛杉磯,貨先經由海運運到那裡後再散發出去,現在這個據點就具有調節的功能。此外,目前在全世界發貨倉庫包括洛杉磯、香港、及荷蘭,分別成立三個運籌的控制中心

問:這次九一一事件及未來美國可能開戰的態勢,對今年PC買氣可能造成哪方面影響?

答:今年第四季經濟一定會受影響,現在又有個戰爭的因素,這是全面衝擊的議題,任何一個行業與廠商,都避免不了衝擊,大家用錢消費也會較保守。週一晚上美國股市開盤,大家可以很快看到一些現象,我認為價錢(股價)不會急速的下降,但是漲上去卻不至於,沒有漲的理由。不過,這些股價變化下去,大家想說這種事件是屬於暫時性的。倒是整個經濟將來結構性的改變,才是更重要的,戰爭的壓力是一時的,但結構性的改變之一,可能是全世界的高科技產業會做一番大幅重整。

問:你覺得在這次事件之後,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會出現哪些契機或障礙?

答:我覺得中國大陸整個基本面還是長期看好。這樣的單一事件,只是加一點風或阻擋一點而已,可是風要往南,你加一點、擋一點只是時間的問題。中國大陸現在有個很好的position,隨著他們經濟的發展,大家反而希望他們提早開發,因提早開發造成一個市場,這市場自然帶動經濟成長。

九一一事件中,美國這兩棟大樓,以前是世界金融的重心。不從人道立場,而從經濟立場來看,會讓美國以往在經濟上一家獨大的火車頭地位重整,往後被全世界三個地區包括歐洲、亞洲(以中國大陸與日本為主)、及美洲共同分擔。現在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都落在美國一個火車頭身上,這次大家都見到不是很妥當。分散風險觀念形成後,中國大陸的發展自然會加速推動上去,歐洲的歐元、共同市場等,成長也都會加速。大家還是得學到美國人常講的一句話,就是雞蛋不能全放在一個簍子裡。

問:鴻海很早就展開全球佈局,分散風險的行動開始很早,就是這個道理?

答:今天你看我們公司在分散風險方面,政治的風險我們降得很低,在經濟運作的風險上,我們這麼多年來,無論是颱風天災或是經濟風暴,我們運作腳步很少受到影響。我們給投資者的訊息是,投資鴻海,你不會有太多的擔心,我們也不會給你們太多surprise。我一再講,我們不應該給我們的客戶、員工乃至投資者太多surprise,那要怎麼樣不給surprise?就是要有遠見,提早做好風險的預估,這樣子發生任何重大事件,我們提早就作好預防了。

問:剛剛你提到高科技業會產生重整,可能的變化有哪些?

答:這我不好講,因為常會得罪人。比如說像半導體產業,我就不看好。今天半導體產業high margin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全世界因為訊息透明化,比如說你今天開個花店賣花,很賺錢,很多人要跳進來,以前花的種子只有你們家有,現在大家都有種子,所以說high margin時代已經過去……

問:所以你現在要跳進來?
答:這我沒有講,我絕對不會承認的。
問:既然不看好半導體產業,為何近日開始進軍半導體設備業,成立設備模組製造公司呢?
答:設備是我的專長啊,不管是精密機械,還是機電整合,都是我們公司擅長的。我做設備把半導體設備成本降低了,對所有半導體產業都有好處,因為大家進行價錢競爭時,也希望設備也要買便宜的,我提供的零組件或模組可以幫助他們降低成本。

這篇文章滿紙普通言,不過我倒是忠實呈現他對時局的看法,還算中肯,之後蟈咚在很多次公開演講時,打開投影機第一張資料,就是這一份剪報。

這就是我極少數專訪蟈咚的故事。

我還要補充一點,第二年我又去那個大法會,在上海舉行,蟈咚又帶著太太親臨現場。郭太太的皮膚上粉,但是看起來毛孔還是有點大….可能要靠收斂水或左旋C吧。笑起來僵僵的……

2007年3月11日 星期日

寫出我的感覺

自謂「長得像奸商」,歌聲卻清澈透亮、讓人柔腸寸斷的馬兆駿。當他唱出那一首首平凡男子的生活和夢想之歌,動人的聲嗓和他圓墩墩的身材形成巨大的對比,卻彷彿也讓那些作品更有說服力,讓那些故事映射在千千萬萬平凡人的平凡生命裡,也讓他變成了「不一樣的偶像」。

那天,我實在應該克服自己的怕羞,好好跟馬爺說聲謝謝。謝謝他用自己幾番起落的生命史,萃取出那些歌,讓我們青春記憶的畫面更立體、情緒更生動,讓我們在得意時可以高歌,失落時獲得寄託。

這是2007/3/11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馬世芳寫的「就要回家」。

這次一定要寫完

已經有至少五位催我寫完。這很矛盾,我睡前文思最湧,但是一但想太多就會睡著。所以反覆了幾天,都沒結局。

場景拉回小年夜那天下午,我們在清華園裡散步,去看新開發的仙宮大草原,又走回小吃部喝飲料。對我來說是散步,但對宋妮亞來說,這是行軍。

這天,她穿件cashmere毛衣,裡面還有衛生衣,再揹一個超大LV書包,書包裡整齊放滿記事本及其它物品。我揹了一下,差不多像國中時,當天滿堂課表時要揹的重量。重點是,她還不準我們幫他揹。(後來劉媽說,揹這個重重書包出門,已經成為她的習慣了)。

這天在下午的陽光中,她的運動量恐怕已耗三天份的體力了。回程要把他送回台北淡水,我跟錢太太盤算,是我開車快?還是我們坐高鐵快?想了一想,我們直衝高鐵站,猜想小年夜客滿的一定是南下班車,北上應該有車。

於是進了車站,買到車票,我們三個人坐在月台上,有點像回到學生時代,難得周末一起出去玩玩的感覺。看到別的乘客捧著摩斯漢堡上來,或是一杯星巴克杯子,他都會問,車上還賣這些嗎?我們說,有有有。

上了車,他很安靜的一路坐到台北站。我們再換淡水線。由於中間她衝進廁所的時間來不及,褲子上已經有點水痕,出來時她用外套綁在腰際遮掩,還盯嚀我們,不要跟劉媽媽說,以免她傷心。(其實因當年昏迷太久, 一直靠導管排尿, 造成自行排尿的功能損傷, 這幾年她排尿功能如同小孩子一般, 要隨時釋出, 不能憋)

這時候我覺得他那種「面面俱到」的個性又出來了。有時他也會說一句:「我這次受傷,病了那麼久,傷了那麼多功能,我希望我生這場大病,可以抵銷掉我家人將來要生的病,就讓我苦一點也沒關係」。

下了淡水站,她媽媽走下社區巷子路口等她,一見到女兒面就說:「唉,我早上忘記給你多帶條長褲,這樣穿著,不會不舒服嗎?」劉媽早就感應到女兒尿濕了。

我們走進劉家,宋妮亞已經先衝去換褲子,我與錢太太坐著與劉媽聊天。原來,劉爸的肺部X光灰影,不只是灰影。醫生已證實是肺腺癌,且前幾週才住進加護病房已經好幾週, 加上之前的糖尿病/心臟病/憂鬱症等, 狀況並不好。

我說,宋妮亞怎麼跟我們講說只有肺部陰影呀?劉媽媽比了一個「小聲一點」的手勢,對我們說:「她心理上一直在拒絕這個事實,他在香港有個心理醫生,已經花很多時間跟她解釋,但她就是很排斥這件事,不願去面對。」

聽了劉爸的病情,心裡很疙瘩,因為知道他身體一直不好,但是過去幾年還是陪著女兒在北京最復健。這一年來一直待在台灣,恐怕也是在治病。

劉媽的LOADING就更重了,年邁的先生多病纏身,女兒又重新在學習記憶及認知,雖然可能勝訴贏回一筆賠償金,但是人本身的病痛並不會真正遠離,家人情誼也要面對下一個衝擊。

這些問題都比不過,我不知道,宋妮亞的腦袋中,要怎麼對父親來日無多的事實予以「解碼」?大家看見她自己從死神之前被硬生生拉回來,但是她怎麼去面對不久於人世的至親?

我的感覺,是在她腦裡理解「死亡」這事的處理軟體,已經有很大BUG了,所以要他再次面對一位至親的離去,她可能要先有個「合理化」的思考,才能武裝一下自己,或是內化成為他對這事的觀點。

無論如何,劉媽都是苦的。

她送了我們走下山,我與錢太太坐上淡水線捷運要回台北車站轉到板橋上高鐵。我們的時間很趕,我開始計算每一站間的平均時間,我在淡水線上緊盯著每站月台上的時鐘, 一直在模擬到台北車站該怎跑。果然,從淡水線下車轉到板南線時, 我與錢太就是卯足了勁,像是要追小偷一樣,跑了大約一分多鐘, 奮力衝進車廂,不到一秒門就關了。

在捷運板橋站轉到高鐵月台也是一樣沒命的跑,跑到我們跳上高鐵時,只能站在原地喘氣,不發一語,這種狂奔已經十年沒玩過了。後來錢太太說,這好像回到高中時搶搭公車的跑步精神。

跑這一趟,我的胃也收縮起來,一直到高鐵停妥在竹北,我走下車廂,胃還是沒放開。

不過,這應該是很有意義的一天吧,除夕、新年,我想的都是這家、那家、的故事。平凡就是幸運,平安就是福氣。願以此與大家共勉。

2007年3月8日 星期四

像是倒下一杯茶似的陽光

其實生如春花絢爛還沒完結,但今天這篇,談的跟絢爛系列有關,卻有點像旁支的故事。

故事的起源,來自最近某雜誌寫的一個故事,其中介紹未來的「一軍」人才,就是那種要在很多國跑來跑去,很能適應環境的人。文中就列了幾個個案,其中有一位男士,他工作很特別,從小到大求學居住地區也很特別,連名字也很特別。

這位男生YJ,我見過,六、七年前,在北京東方廣場的星巴克。

那天一起見面的朋友,有宋妮亞、她好友Jessy、雞店的富處長、我、及YJ,其中,Jessy及YJ大概正開始交往。那是我第一次去北京,十二月,主題好像是看老莫打橋牌。

我幾乎已忘記這個下午,直到今天晚上我與富處長同車回新竹,我們聊到最近有文章介紹YJ,我不確定富處長是否見過YJ,我問他見過嗎?他說,記得呀,那年冬天,在北京星巴客,你記得嗎?

問我這句話時,車子正疾駛在漆黑的北二高上,但我的腦袋開始倒帶出那天在東方廣場星巴克的畫面。我對光線影像記好清楚,那天的陽光整個像倒下來的金黃色,我們有幾個人窩在沙發上,有人坐木頭椅,在星巴克先後點了兩杯飲料,晃了快一個下午。北二高窗外一片漆黑,但是我腦中是那陽光的下午,像是倒下一杯茶似的陽光。

我有感而發說,啊!那麼多年了,變化那麼大,好世事滄桑呀!

富處長也嘆口氣說道,是呀!

Jessy與宋妮亞一直很好,二年後他們相約歐洲自助旅遊,宋妮亞被專機送回北京治療,Jessy就是化為一縷幽魂的旅伴。原本一直不願受束縛的YJ,在出事後第一時間飛到倫敦,想要為Jessy做些什麼事,對醫院人員,他都自稱是fiance。只可惜,Jessy等不到這句話了。

有關Jessy與YJ間的戀情變化,我的國中同學上海管區特首錢太太,瞭解頗多,這又扯更遠了。有年忠心耿耿基督徒的公司,在張江舉辦開幕啟用典禮,錢太太說他想去逛逛,就跟著我去採訪。現場我遇到了Jessy,他也來採訪,我想Jessy與錢太太都念台大,年紀也差不多,就介紹她們二人認識。

我去找了當年寫這新聞的年代,是2001年11月。那開幕典禮後,錢太太就與Jessy越走越近,Jessy許多情事藏在心中不吐不快,都會找錢太太聊天,心中快樂悲傷也多少分享一下。

他們兩人都不知道,這段友誼,竟是Jessy生命最後六個月蠻難得的緣份。出事以後,錢太太偶爾幾次夢到Jessy,笑嘻嘻的介紹回她台北家的路該怎麼走,她都會打電話告訴我,順便感嘆一下Jessy的悲憐的人生。

出事以後過了大半年,錢太太回台灣,我們相約一起去拜訪Jessy媽媽。在中校東路四段巷子下車後,我們往弄裡走去,錢太忽然說:Jessy在夢裡提到東區粉圓,你看這裡,也有東區粉圓的招牌,跟夢裡的樣子很像!

錢太太對夢境的解讀,是Jessy希望大家多去探望她媽媽。

探望Jessy媽的過程,就只有眼淚。她把Jessy的半身照放大洗成約一面牆高的大照片,微笑的樣子就像成語說的巧笑倩兮。這張照片,貼在客廳最主要的牆面,路對面的鄰居看進來,也可瞧見。

Jessy出事時的鞋子,她還放在玄關。Jessy媽說,我希望把臥房保持原來她在時候的樣子,這樣她在另個世界到此一遊,或許可待久一點。

一位極度哀傷的母親,該怎麼安慰?我們只能靜靜聽著他的啜泣。

你們問到宋妮亞若是當年沒救回來,結局會比較好嗎?

我想,答案要比較那家沒救回來的case,然後自問,兩種狀況,哪個好?

都不好。生離死別,本是常態,但離別的太倉促,在那麼美好陽光下,在記憶還有畫面嵌入時,總是令人不忍回想。

這是今天我的心得。如果代號太多,請包涵。宋妮亞系列這兩天會出結論篇。

2007年3月6日 星期二

願生如春花之絢爛(下)

每天睡前快昏厥時,我才有寫這個故事的感覺。各位同學請不要急,說不定這一集還寫不完。

我在新買的mp3裡灌的第一首歌,是羅大佑的家II,裡面有一句「臉給我個溫暖的家庭,給我個燃燒的愛情,讓我這出門的背影,有個回到了家的心情」。

前篇提到,在她出事前,我們介紹一個男生C給她,她也覺得不錯,開始email往返。C是個中文極流利的老外,在北京的外商公司上班,但曾在台灣待過很多年,所以與宋妮亞還算投緣。

五月間,英國出事了,C在第一時間得知消息,馬上就訂機票從北京飛到英國。他想自己畢竟是英文母語,多少可幫上點忙。然而,飛去幫忙的親友眾多,他與宋妮亞從初見面到英國出事,中間大概僅二、三個月,劉家只有弟弟知道此男與姊姊不錯。所以,劉家人毫無概念此男是何許人也。

但聽錢太太說,C到了倫敦進醫院,什麼都還沒看到,就開始哭,打電話回上海也哭。總之,C那一趟根本連宋妮亞的面都沒見到,又一路飛回北京。還好,沒過幾週,宋妮亞也坐著中國民航來到北京接受極高規格治療。

似乎在八月間,宋妮亞已有甦醒之像,那時C也開始「獲准」進病房探望。但是劉家人還是覺得他突兀呀!十二月間我去北京,幾次去醫院探訪,C總是與我一起去,因為我與劉爸劉媽聊得還算有題目,他不致於讓場面冷掉。

每次去醫院時,C就會帶一個側揹書包,裡面有一疊A4紙,是他們那三個月密集通email的存檔。C一直很想把這份文件交給宋妮亞,讓她瞭解兩人的交情,但是病房裡人很雜,宋妮亞就算收下了,也不會靜下心來慢慢看。

這還不打緊,有一天,宋妮亞說她要上廁所(是在床上用尿盆),把C請離病房。接著宋就問我:我感覺C對我很不錯耶,他是不是車禍前很喜歡我呀?我說,不只車禍前,車禍後也很喜歡你好嗎。宋一臉沒表情,好像我在講別人一樣。宋還說,他感覺C有點太嫩,可能在社會上歷練還不夠。我說,C現在是K企業在中國的總監,而且之前在台灣XXX待了快十年,怎麼會社會歷練不夠呢?她說,這些是真的嗎?

總之,她腦子裡與C甜蜜三個月的記憶,像是FLASH卡晶片秀斗,JPG檔圖片全都毀壞那種感覺。甦醒後一年多,C還是常找宋尼亞聊天、吃飯,C卻要一遍一遍重新介紹自己,或許那時已經沒有重拾舊情的念頭了,但C還是嘗試讓她能擠出一些那年春天的回憶。

這些看在劉媽眼裡,自有一番感觸。有一次在台灣的電視新聞訪談中,劉媽媽坐在沙發上,談起這女兒的未來,眼睛泛著淚光:「我不敢奢望她將來找到對象,可以託付終生,我只希望,他可以獨立、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著,我跟他爸爸,將來都會老了、離開……」這時一顆豆大的淚滴滑過臉頰。

那一幕,我忽然醒悟,這場意外的最大受苦者, 是劉媽。

這次過年前,在小年夜一早,我先開到林口長庚把宋妮亞接上車,帶到新竹玩。選擇林口長庚,是因劉爸在那兒看病。我問宋什麼病,他很輕描淡寫的說,就是照X光時發現胸部有陰影,所以要進一步檢查。不過,我去找到她與劉爸的部門,卻是腫瘤放射治療科。

在新竹,我們走好多路,讓他多些活動筋骨的機會。他也樂得跟我們跑。不過她仍有頻尿的毛病,去安排遊玩路線,一定要考慮沿途公廁的位置。

啊!先睡了。

2007年3月1日 星期四

願生如春花之絢爛(中)

廣大讀者來問我後來怎麼了?於是我決定早點寫完她的近況,及我的感想。

她出事後第一次回到淡水,我開上去找她。她很胖,我知道,但是我不知道她對食物的想望如此的強烈。她用很哀戚的口吻求我能拿出任何食物,於是我翻出剛從法國買回來的V字頭巧克力。

她喜出望外,開始一片,接著一片,在很短時間內,掃光我原本帶在身上、一天一片慢慢享受的V巧克力。不只如此,她糖果紙幾乎是不揉捏的散亂在床頭櫃及地上,以至於後來姊姊進房間時,用非常責備的眼神盯著我看。

我直接開口問宋妮亞:你看到你以前的照片,會不會覺得以前那麼美,現在要不要努力一下回復當年的樣子呢?

她很安心的說:我以前太瘦了,那樣不健康,現在這樣才好。

那天我離開她家前,還看到她無意間翻出一塊鳳梨酥,被姊姊發現而追著要搶回,兩姊妹在整個家裡貓捉老鼠似的狂奔場景。

很多媒體也報導過,之所以變成如今的模樣,是因為她腦中掌管飽餓的神經壞掉了。一位教學醫院腦神經外科主任級長輩也說,對重大腦傷病患的癒後,暴食症與厭食症都是經常出現的後遺症。

只是,沒有親友在重大腦傷後復甦,我們很難知道那種後遺症的巨大陰影。再加上,她有糖尿病的家族病史,體重增加也使得糖尿在她身上病提前報到。控制血糖與控制體重一樣重要,但是對劉家而言,這卻是無比艱難的任務。

有一次她短期回來台北,說想要約老莫,我就趕快卡到時間去聊聊。在老莫辦公室,她侃侃而談,講起復建過程辛苦又有趣,也讓老莫夫妻後來又約了劉家母女吃頓飯。重點是,那天我與宋離開老莫辦公室,上了計程車後,宋妮亞早就「盤算好了」,在旅館前一個轉角下奢,她說很想喝咖啡,就用很巨大的力氣把我推進一家西雅圖咖啡店。她說,好想吃一塊cake喔,你幫我買,我先去上廁所休息。我雖早已得到劉媽叮嚀,不要買東西給她,既然是個蛋糕嘛,就挑個糖份較低的好了。後來,她還發展出一套「如何以喝咖啡之名順便吃塊蛋糕」SOP標準作業流程。以至我們帶他出門時,都要擔心路程中有很多餐飲店會勾住他的食欲。

這些生理上的病痛,還比不上她心理的不可知。

這四年多來,我收到她很多通電話,卻從未撥電話給她,是我該懺悔的事。而她的電話,千篇一律,就是邀請我們到北京或香港找她玩,現在住的房子很大,她絕對會帶著我們在北京或香港,好好吃一頓或逛街逛個夠。

她的電話,密度最高時,約一週一通,如果我沒接起電話,她一定會留言,留言裡的所有字句,幾乎都是重複又重複的內容。有幾天,她找不到最要好的同事--我公司的大長官,她就上午七時多,開始打給我手機,一遍又一遍的問著大長官究竟在不在台灣?她手機改號碼沒有?她答應到香港要見我一個朋友……

我趕忙聯絡上我的大長官,她告訴我,那幾個月,宋妮亞每天早上七時給她morning call,已經好幾個月了,宋妮亞知道她所有的電話,可以找到她。這只是一個例子,我也從其它朋友處聽到,宋妮亞曾機一天之內打了五六通給某個朋友,到最後那朋友看著電話鈴不敢接。

講電話,成為他在官司定輸贏前,他最常從事的工作。為了要證實他工作已經失能,故需獲得大筆賠償,所以他短期內不太可能回去上班,只能擺出在家養病的狀況,等待家屬委請的律師,與英國鐵路局的官司早日出現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