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台十一線朝聖之旅(下)

看完這本書,想要馬上來趟台東之旅的念頭變得非常強烈,剛好二月中的週末,陰雨綿綿,原本計畫的自行車鹿港之旅Plan A做罷,馬上修正為Plan B,往台灣島與新竹呈對角線位置的台東衝去。

其實在這本書去年秋天出版前後,一周刊的國內旅遊相關文章,就曾介紹過到台東看教堂這個概念。在網路上姑狗一下,也曾有南部的社區大學,開辦到台東看天主堂的教學行程。不過資料並不完整,比如說,我想看傅義修士設計的天主堂,網路上查得到的就包括;

大武鄉南興天主堂、太麻里大溪天主堂、太麻里天主堂、台東市區的長老教會、寶桑天主堂、市郊的旭橋天主堂、東河鄉都蘭天主堂、興昌天主堂、成功鎮的小馬天主堂、都歷天主堂、宜灣天主堂、長濱鄉的烏石鼻、白桑安、長光、及樟原天主堂。

這些是我陸續查網路總結的資料,但並不準確,傅義到底設計過哪幾座較堂,最準確的資料應該存放台東市的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因他自白冷會退休返回瑞士前,把所有設計教堂的繪圖手稿都捐給博物館了。但是該博物館每週開放傅義作品的推廣教育室開放時間,僅限於周末及少數時間,前往參觀時要先確認。

還好,在台東市區開始尋覓白冷會「史蹟」的第一站會所時,就遇到了在台東待了四十七年的歐思定修士。歐修士的國台語都很流利,即使他在趕時間,還是匆匆帶我參觀了一下會所內的天主堂,並說這會所不是傅義的作品。傅義在台東最早的作品是長光天主堂。此外,聖母醫院也可以去逛一逛,可惜我們時間來不及了。



白冷會在台東最主要的成績單,還包括了公東高工。這是民國五十年代創辦的技職學校,最早的機械科及木工科師資,都由瑞士派來十餘位瑞士技師進行授課。現在可查到的一些文章,都說公東高工當年的技職教育,在台灣是非常有口碑的。

但公東高工在建築上也極有特色,特別是它的天主堂,設於一棟教室大樓的四樓,兩側的手繪玻璃窗顏色線條很特別,而採光也別出心裁,建築師是瑞士人Dr. Justurs Dahinden,應該不是白冷會神職人員。但的確讓這棟天主堂大樓,成為台灣建築學者進行討論的對象之一。

很可惜的是,我們一早來到公東高工時,門口的警衛就說,天主堂正在整修啊,你們進不去。(聽警衛的口氣,應該平常有些閒人會跑來看天主堂的)。我說我還是想進校園走走看看啊,他就給我們換了證件。校園中景色看起來與一般學校無異,唯一會讓我想到書中內容,是有棟教室大樓就命名為「質平樓」,這是紀念創辦學校的神父錫質平。

白冷會很妙的一點,是這些神父修士們的名字都是華人文化裡一些氣質態度的修養,例如質平、思定、守常、維道等名字。錫質平是白冷會諸多神父裡好像年代比較久遠的,他過世後是被迎進一原住民大家族的祖墳下葬。書上寫說,那祖墳在南興村,我看遲早有人會考古過去,找找看錫神父的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