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3日 星期五

恐龍與成吉思汗

這張照片花掉我300元台幣的拍照費。

在蒙古,參觀各博物館時使用相機都需付費,不管拍一張,還是拍一百張,收的錢都一樣。自然科學博物館索價5000圖(蒙元),合台幣約140元。但我這張是在國立歷史博物館拍的,他們規費是10000歐元,貴了一倍。

在抵達蒙古之前,我純粹只想去美麗的湖區欣賞風景。不過一抵達機場,就有一張成吉斯汗坐立的大石雕照片,入目於機場的顯眼處。這提醒了我,這國家有個戰功豐偉的君王,令子民尊崇至今。

這次自助旅行的同伴小姚,腦袋的歷史很透,他可以清楚講出成吉思汗、窩闊台、察合台、拖雷、蒙哥、忽必烈等等彼此關係,這些早在聯考一年後我就全忘光光了。於是,到歷史博物館,看到蒙古帝國最大疆界圖時,我就很認真的拍下這張照片,想說要瞭解蒙古帝國歷史,先以地理疆域開始回顧。

蒙古博物館也很先進,在我拍照當時,並沒有任何人或機器提醒我,此地拍照的價碼。一直到我走出最後一間展覽室時,坐在沙發上泡三合一咖啡的歐巴桑就比比10000圖的手勢,本還我想耍個小賴,說我沒拍啊。她說,我拿相機拍照時,安全監控室就看到了,已經打電話上來給她,要她等著收錢。

被收了10000圖後,我開始有點後悔,其實真的要花錢,該拍拍自然博物館裡的完整恐龍大骨架,約莫三公尺高,很壯觀,一台相機只收5000圖。或許大恐龍真的沒有成吉思汗來得重要。

到蒙古旅遊,大致有四大類的名勝古蹟可以參觀:恐龍及相關古生物的展覽或挖掘區觀光、成吉思汗王國的遺跡、藏傳佛教文化、及自然風景。

我這次在蒙古待了八個完整白天,但是只去了四大類景點裡的一類:自然風景區。首都烏蘭巴托看了幾處景點,但都不夠深刻。我只能介紹唯一去的景點:庫蘇古勒湖。

庫湖的位置在蒙古與蘇俄的邊界,就蒙古國地理位置而言是西北方,也是全國最大的淡水湖。庫湖有時被譽為貝加爾湖的姊妹湖,其實兩湖還隔了百來公里。但兩個湖共同的特色,就是都由板塊移動的斷層地形,造成極深的落差,稱為「構造湖」(rift lake斷陷湖)。因此貝加爾湖以深度一千二百多公尺榮登全球最深淡水湖,就蓄水量而言是世界第一大湖(面積最大是裡海),庫湖則是第二深的淡水湖,最深262公尺。

我找到維基上一張衛星圖: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Image:Khuvsgul.jpg&variant=zh-tw#filelinks

正中間下方是庫湖,右上方是貝加爾湖。令我記憶忽然跌到二十多年前的,是貝加爾湖西方那個山脈,叫做薩彥嶺,是西伯利亞與唐努烏梁海的界山。國一初念地理課,中華民國的最北界就是在薩彥嶺。

其實這是雍正五年,恰克圖條約裡規範的中、俄邊界,但在二十世紀初就由蘇聯掌握。老蔣早在1945年時,已算承認雅爾達密約中對外蒙古獨立的事實,但他心中一定不服氣,才讓台灣的中學生念了將近60年的白日夢地理。2002年,台灣行政院與立法院才宣佈將外蒙古自中國大陸地區分離。

撇開這些歷史不說,庫蘇古勒湖實在是個讚到不行的景點。這要感謝恰克圖條約、雅爾達密約等諸多外交協議,讓蒙古國很早就與中國脫鉤,所以中國這幾十年在邊疆自治區大搞建設的過程中,蒙古人民共和國完全沾不上邊。

1991年後,蒙古國真正獨立,大概百廢待舉,國家很沒錢做基礎建設,除了首都烏蘭巴托之外,大部份地區的路就是草原中一條勉強露出胎痕的線條,優秀一點的頂多是碎石子路。沒有英明的總統搞個十大建設什麼的,所以全國運輸系統還是很貧瘠,很難見到各國觀光客大量湧入,也因此讓自然景觀相對保存完整。

在庫湖,照片怎麼拍都漂亮。水很透明,天很藍。早上六點不到,渡假村前就有髦牛群晃來晃去,馬、羊等也都是放牧型態。我們連續三天,每天都騎上二、三個小時的蒙古馬,據說也是比台灣一般馬場的阿拉伯馬要容易駕馭。

至於成吉思汗,這次就抱歉了。但是這個八百年前的老祖宗,還是很讓蒙古人驕傲的,從大城小鄉的蒙古人臉上,可以感受出來。

去西藏時,我很容易躲在廣場邊,捧著canon 850is對著來往的人群拍照,主題常是那些臉上充滿皺紋的虔誠教徒,臉神誠摯的在祈福狀。到了蒙古,宗教味少了一大半,特色街景,反而是馬路上穿著清涼、身脊挺直的青春少女或熟女。這種充滿自信美的國民,讓我們不太好意思按下快門。總之,這些女生們多半有時代知性又自信的臉神。

至於男生,就想像有許多縮水30-50公斤的類朝青龍龐然大物,在街上穿梭。壯固然壯矣,但欠缺女生們的自信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