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
像朵永遠不凋零的花
陪我經過那風吹雨打
看世事無常 看滄桑變化
那些為愛所付出的代價
是永遠都難忘的啊
所有真心的、痴心的話
永在我心中
雖然已沒有他
也許我偶爾還是會想她
偶爾難免會惦記著她
就當她是個老朋友啊
也讓我心疼,也讓我牽掛
只是我心中不再有火花
讓往事都隨風去吧
所有真心的、痴心的話
仍在我心中雖然已沒有他
走吧 走吧 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走吧 走吧 人生難免經歷苦痛掙扎
走吧 走吧 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家
也曾傷心流淚 也曾黯然心碎 這是愛的代價
這首歌是我30歲以前,進KTV必點的招牌歌。去年五月,到台北聽李宗盛演唱會,交情莫逆的張艾嘉親自唱出這首歌,前奏一出,張的聲音依然磁性,就是那種fu,讓聽著老李的歌渡過人生最爽歲月的世代,會有種泫然欲泣的鼻酸。
而巧的是,一年之後,今年的五月初,我又聽到這首歌。不同的是,演唱者是包美聖。
包美聖何許人也?他是民國六十幾年校園民歌當紅時期,唱紅「捉泥鰍」的柔聲女歌手。此曲之外,她還唱過「看我聽我」「那一盆火」、「小茉莉」等歌。恐怕現在六、七年級同學都未曾聽過。
台大畢業後,包小姐就與社團活動認識的男友陳先生結婚,到美國求學、就業、生子。後來陳先生回到台灣,進交大當教授,包小姐也就在先生於竹科創業的公司掛名總經理,打理各項事務。我初入修理屠宰製造業那幾年,也有幸採訪過包小姐,她嗯,不必洗盡,沒有鉛華,就是個平凡上班族婦女樣,但聲音還是輕輕柔柔。
雖然在新竹住了將近20年,在這幾年每過陣子,總有懷念民歌大演唱會的活動,包美聖仍然極少參加。昨天是場首度在竹北舉辦的民歌演唱會,包美聖這稀客竟然出席表演,這還不夠,她選了非她原唱的「愛的代價」,表達她這次難得登台表演的心情。
那段話相當感性,我已經無法完全記得。大意說她原本並未答應這場演唱會,直到馬兆駿出事後,她唱起「微風往事」裡的那句,「往事如煙,不要回首」,才體悟人活到這把年紀,要抓住當下,讓所有現在的事情,都成為最值得懷念的記憶。
於是,她選了這首「愛的代價」。
聲音依然輕柔,唱起愛的代價,無法像張艾嘉那種自然流露的滄桑感,但我猜包美聖這二十年,在為人妻為人母角色上的功課,應該是圓滿成熟的,唱起歌時的舉手投足,有種既豁達又惜福的穩重。
愛的代價,並非這場演唱會的高潮。主辦單位在最後設計三首歌,都是馬兆駿的作品:微風往事、風中的早晨、及木棉道。歌手全數上台合唱:李建復、黃大城、施孝榮、吳楚楚、南方二重唱、王海玲、包美聖、許景淳、胡德夫。
前二首歌的節奏,不太適合全場很high的合唱。到了木棉道,前奏一出,觀眾席就有兩排開始手舞足蹈,玩起波浪舞。歌手們開口演唱,全場慢慢一個一個、一排一排,都站起來了,把手舉過頭,高興的照節拍鼓掌。
這天至少有七、八千位聽眾吧,大家都high到起立拍手大合唱。我右前方的媽媽,年紀看起來比我還小,早在前幾首馬兆駿歌曲奏出時,就已經開始擦眼淚,到這首木棉道,更是頭微往後,閉眼,享受「任由淚水滑過臉龐」的恣意。
同一個晚上,台中正在舉辦台客搖滾。而我們這群懷舊世代,就在馬爺作品中,找到了彼此某個時代曾經共同的語言。
木棉道
作詞:洪光達 作曲:馬兆駿
紅紅的花開滿了木棉道
長長的街好像在燃燒
沈沈的夜徘徊在木棉道
輕輕的風吹過了樹梢
木棉道我怎能忘了
那是去年夏天的高潮
木棉道我怎能忘了
那是夢裏難忘的波濤
啊愛情就像木棉道
季節過去就謝了
愛情就像那木棉道
蟬聲綿綿斷不了



1 則留言:
可以想見聽那場民歌現場的心情。
真是往事如煙,唯有老歌相隨。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