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上班前幾天,大家多半問問:你過年有沒有出門玩玩?
我先回答,最遠只到北埔逛逛。後來仔細回想,其實最遠我到了淡水。但我沒吃阿給魚丸,也沒看淡水夕陽,我是與國中死黨錢太太送宋妮亞回她淡水的家。晚上七點半到淡水,送她回家,吃碗米粉,八點十五就衝往捷運站,要去趕九點二十五的高鐵回新竹。
她就是因在北京名醫群集下而甦醒的台灣女生,英文名字是Sonya。事發已經五年了,如今,她媽媽容許朋友來找她玩,但必需親自接送往返淡水,錢太太知道她回台灣很想出來走走,於是我們一早去台北接他,黃昏時再送回台北。
要講她的故事,我腦海浮現一幕幕影像,但要從哪裡開始呢?
第一次看到她,是HP在菲姐前一任CEO來台灣那次,我們在台大應力館採訪。她穿一件蘋果綠OL套裝裙子,因裙長過膝,我就有點開玩笑的說:「你這樣有點像郭婉容耶」,他也嘻嘻笑,我們就慢慢聊開。
後來工作上接觸日漸頻繁,我們二人偶爾會成為老莫出巡時的小跟班。她在老人家面前,真的是很體貼主動設想安排一些事,讓老人家心理快意不少。一次在北京,一次在濟州島,我都覺得有她在,我彷彿變成呆若木雞,口齒結巴,一點都不會哄老人家。
她對人的體貼,是種「面面俱到」的智慧,我聽了他講過公司內許多人的互動之事,那個圈子,想當然爾,是充滿很多鬥爭的故事。但經她講起,用語總是中性,至少不惹到人,是他的智慧結晶。
後來,電視台有些變動,他也有些驛動之心,港資大舉來台挖角,他就毅然放下台北的工作與家人,去了香港。記得行前老莫為她餞別,她告訴老莫,在台灣做再好,也只有二千三百萬觀眾,但過去以後,我會有上億的觀眾。
這話後來真的實現了,中國認識她的人上億,絕對沒問題,只是,不是因她新聞專業而成名,而是一場災難造就她的名氣。
我一直回想著他以前臉蛋輪廓深遂的模樣,很像中國大陸的邊疆民族美女。有一次我們跑去逛誠品,一樓好像有個Mac的專櫃,她走過去,與一位很娘的設計師聊起商品,於是設計師就開始為她上眼影、腮紅、修眉型等等。在巧手扮妝下,他的臉又更亮了。我在旁邊瞧著自己,覺得頗有點印傭或台傭的氣質,她真是天生該吃這行飯的人啊!
她身裁比例很好,腿特別長。有一次我們兩人在北京當老莫的書童,宋妮亞特別盛裝來做個電視專訪。那天她穿一套剛從Boston買回的MAX MARA褲裝,褐黃色,一走出來就把腿的曲線延得好修長。就算我身高也不過矮她三公分,穿起這條褲子來,恐怕有一節褲管要去拖地了。
後來她派駐上海,又認識了我同學錢太太,錢太太要介紹男友給她,橋了半天總算是回台灣見了面。
農曆年見面後,印象不錯,彼此也就開始互通email等一般戀愛SOP,男在北京,女在香港,見面機會很少。然後五月,就出事了。
出事後,她送到北京醫治,成為奇蹟。甦醒後幾個月,我去看她,那天是北京幾十年來最大的一場雪,我在醫院特等病房裡,看著窗外棉絮繞著圈在飛,天色已暗,只有黃色路燈照著雪花飛。
已經八十歲的劉爸,一直摧促不愛走路的女而下床,「來看雪吧」。宋妮亞很勉強的移動下床、吃力走到窗邊,被爸爸及弟弟架著,抬頭,用她因頭蓋骨取出而一大一小的眼睛,盯著窗外飛雪看,爸、媽、弟也都一起看著指空中亂飛轉圈的雪花。
那個場景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就算是家人皆平安的家庭,也極難有這麼寧靜、共同沉浸心靈的時刻。
後來,宋妮亞開始回台北短暫停留,朋友一組組去看她。她原來的纖長體型完全不見,如變裝秀一樣跳出一個壯壯阿姨。雖然外型大修正,她還是用盡各種哀求、藉口,拜託要到她家探望的人,能夠帶巧克力、乖乖、鳳梨酥等產品,這在他家是「走私」的行為。若搜出甜食會被母姊好好念一頓。



1 則留言:
後來參拜姑狗大神,她名"海若",源自她父親從莊子《秋水易》中海神的名字。有生命力充沛的意思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