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

櫻花實生苗培育圖解Part III

經過了三個多月的冰箱冷藏,又將整盒櫻花籽取出,很多籽外殼已裂開,甚至上半截的殼也脫落,我將這些櫻花籽埋進培養土中,再覆上一層培養土,現在就是等它發芽了。



2008年9月9日 星期二

小雨的故事

一年一度加保汽車第三責任險的時間又到了。

五年前,我是向小雨的媽媽買保險,因小雨的老公小羅是我同辦公室朋友。但大概我的保額太小了,第一年繳費後,次年就由小羅向我收款,今年卻換成小雨,她在電話中告訴我,現在開始幫媽媽跑腿收保費了。

我們約在星巴克坐著聊了快兩小時,我聽著她這六年的罹癌治療歷程,人生經此巨浪,一定有番不同的體認。

小我兩歲的小雨,六年多前,有陣子開始覺得人很愛睡,即使去跳了有氧舞蹈還是極疲憊,於是就在朋友建議下去驗血,一驗發現白血球超高,進一步再驗就證實這是淋巴性白血病,簡稱血癌。

小雨原本在公家機關以約聘人員上班,得了這病只好辭職,老公也辭職一起抗癌。兩個六年級的小夫妻,沒了工作沒有經濟壓力嗎?

OK,本篇故事的主軸就來了。小雨媽是位資深保險業務員,在小雨念大學的時代,醫療險、癌症險還極便宜的年頭,就幫小雨買了三個單位的癌症險,以及若干數額的住院險。據她說,這個險只繳費了六年而已,為何只繳六年,有人告訴我應該是十年吧,我不很清楚。

總之,就在那保癌症險還是很稀少的年代,小雨就買了這險。沒想到三十歲出頭,她就真的罹患癌症,而且是要長期抗戰的血癌!那時,小羅就著小雨,一次次出入林口長庚,接受化療等過程,短則一週,長則一個月。小羅說因為有保險,所以住院期間都有保險給付,各種罕見用藥也都可給付,總之他們辭職一起抗癌,但得到的津貼加起來,並不會比原本兩夫妻上班的薪水來得少。

那時小雨的病程大概進行了半年多,一遍一遍化療,小羅抽空回辦公室跟我聊起,我就很認真的跑去翻出我因原本業務員出國移民,如同孤兒般的壽險要保書,開始找朋友介紹新的業務員,我要加保住院醫療險及癌症險。

父親就是血癌辭世的,我一直有種感覺,說不定將來也會得這類疾病,所以買下這保險是完全衝動消費的。我不怕死,怕的是過程拖拖拉拉,總是要有些$$做後備。

之後,小羅還是每年固定找我收車保費,他後來找到工作,在台北一家公家機關電視台,我覺那應該是個好工作。這次小雨約我出來,告訴我,她要完全接下媽媽的保險客戶業務,所以一方面要到公司上課訓練,另一方面也要來找媽媽客戶聊聊拜碼頭,她聲音與六、七年前的撒嬌聲沒太大改變,但人生已從鬼門關走了一回。

他告訴我做化療、放射性治療都很痛苦,但那苦都忘記了。我問你的病友呢,應該是走的多吧?她說,我都當他們是去長途旅行了,以後一定會再見的。

她最後算是徹底痊癒的關鍵,是哥哥移植骨髓給他,讓他長出新的好白血球。不過這過程,他哥哥也要住院一週,要吃些藥讓自己的幹細胞變得更強,用一條管子從大腿血管裡通到脊髓取出組織,再把小雨的心臟附近開一個管子,怎樣轉到她身體裡去。總之哩,B型哥哥的脊髓,捐給O型妹妹以後,沒幾天,妹妹的血型竟然也變成B型了。

她講到這過程,就好像變個大魔術,他血型就從O變成B了。但他說要接骨髓前,先要把自己身體內部的各壞血球降到最低,以「迎接」好血球的來臨,那時期身體的不舒服也是極端難受的。

還好,哥哥的骨髓就讓小雨的病有了基本的解救,她又慢慢可以回到做一個健康的正常人世界。

原本這篇文章想討論,對保險的一些態度,但是寫了半天似乎並無法下出很明確結論。這陣子金融大浪,把大家都打暈了,整理一下,單身者若無啥遺產好安排的話,還是多保一點活險較好。

2008年9月6日 星期六

走了一個茶房

今天早上網路新聞才爆出作家趙寧罹癌的消息,下午同一個標題已經改成他因癌去世了。

到博客來網路書店逛逛,還有很多本趙寧著作都可買到,最便宜的一本只要79元,這在該網路書店上應該是超低破盤價了。

我想,這位文人的過世,只是讓三、四、五年級世代又一次感傷人生多變白雲蒼狗吧。

在我這年紀的人,應該或多或少還翻過趙寧的幾本著作。就我的理解,他之所以自稱「趙茶房」,大概是因早年台灣留美學絕大部份阮囊羞澀,除了學校的獎學金稍可維生外,許多人為了維持家計還要到餐廳跑堂打工,趙寧也是因為兼差跑堂而自稱茶房。

趙最有趣的幾本書,就是他一九六○年代到美國留學寫的記趣見聞。從文章長度看來,原文應該是發表在報紙的副刊上,約一千多字,再配上趙寧拜師牛哥學習的漫畫,簡單幾筆,總是帶出當地特色與文章主軸,最後常有一首打油詩做終結。

那時代的留學生創作,多半帶著一些遊子放逐他鄉的悲苦,我較喜歡的是筆名「二殘」的劉紹銘,以「二殘遊記」為始的異國心情記錄。

但是趙寧的文筆則完全不同,非常淺白易讀,又常常自我嘲謔,雖然他篇篇打油詩,多少意味著他國學底子應該不差,但是整篇文章照現在的口吻就是「哈啦幾句」,不能要求文以載道這麼高的帽子,但每篇絕對是通暢、幽默、還有重點的作文。在國、高中時期讀幾本,放在床邊或馬桶上,真的還可以打發時間。

大學之後就很少再看趙寧的書了。但後來在美國念研究所時,我一位同系好友太太跟趙寧交往中女友、後來成為太太的劉小姐是同學,所以也耳聞一些小故事。這些就是我對這位作家及作品大致的理解。

今天聽到他離開人世,新聞內容看久了,還是有一點時代過去了的感覺。那幾本書,也與現在的留學生文化差了十萬八千里。一個世代的記憶就像老建築外的馬賽克磚,可能正一片一片的剝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