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8日 星期一

青海沒有草原(下)

「日月山在唐代稱赤嶺,相傳當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她在峰頂翹首西望,遠離家鄉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臨行時帝後所賜日月寶鏡觀看,鏡中頓時生出長安的迷人景色。

公主悲喜交加,又想到聯姻通好的重任,毅然將日月寶鏡甩下赤嶺。寶鏡變成了碧波盪漾的青海湖,而公主的淚水則匯成了從東向西流的倒淌河。後人為紀念文成公主,就把赤嶺改名日月山,日月山腳下還建有文成公主廟。」

這段文字,只要進入姑狗,鍵入「日月山」與「文成公主」二詞,就會有幾千筆的文章出現,都在告訴你,這段淒美動人盪氣迴腸的歷史故事。

直到去了西藏,我才知道很多人對文成公主的故事如此悠然神往。例證之一是我的室友Matty,她每天早上要吃一顆600mg的止痛藥,因為高山症的起始,經常是頭痛,所以旅行社千叮嚀萬囑咐,就是要我們一頭痛時,就吃止痛藥。天天吃大顆止痛藥還不說,Matty經常在下午嘔吐,嘔吐也是高山症的主要症狀。

雖然這麼苦,但Matty仍對此行充滿感想,她說這麼苦的過程,想到當年文成公主入藏,那麼年輕的女孩子,要吃多少苦?

例證之二是我的朋友威廉,他吐蕃歸來後寫了一篇文章:文成公主與王寶釧,http://william-ontheroad.blogspot.com/2007/04/blog-post_29.html,文字自有一股沉靜之美,對於歷史考據還可以融會貫通,很讓我佩服。

我也知道文成公主很偉大,很有歷史地位。不過,青海處處可見文成公主的景點,有時真令我困惑,究竟當年公主是否真的經過此處啊?

例如這處日月山,一路修建了柏油的公路來到這處山頭,柏油路的品質優於絕大多數在西藏的公路,從山腳下,我們就看到山上左右各一座亭子,取名為日亭及月亭。

我們在寒風中走一段上坡路,來到日亭,小小約五、六坪的室內,牆面上有幾幅以現代馬賽克磁磚鑲嵌出的圖畫,都與文成公主相關。正中間是個彷古的大石碑,我走到碑後看著介紹文字,原來這座日亭是一九八九年才完工。

所以這些日亭、月亭,都是近二十年的建築,但卻是硬牽上一個流傳千百年的奇幻人物,來創造觀光價值。

這種「偽古蹟」,在中國真是處處可見。二十年內才重修、或全新起造建築,,套上人們耳熟能詳的典故,就這麼開張營業,收起門票,遊客絡繹於途了。,我的習慣就是關上相機,不拍了。

聽說那湖北武漢黃鶴樓,也是一九八幾年才重建啟用的,這還不打緊,樓裡每一層都有販賣部,還都裝設LCD電視機放著些影片,但觀光客們還是拍得很開心嘛。

我要再拉回青海,為這「青海沒有草原」ending。

青海省這名字的由來,是因中國第一大鹹水湖青海湖座落在此。我們小時候念地理的青康藏高原早就改名了,現在稱為青藏高原,而青海湖就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北緣。這個湖有多大呢?

據導遊小王說,差不多有個香港島那麼大。環湖道路一大圈有一千三百多公里,現在環青島湖的自由車賽,已經是亞太自由車界蠻重要的賽事。

大陸地陪導遊介紹起參觀景點來,都是類比一些知名景點面積,以顯示此處的不同凡響。的確,一個湖比香港還要大,也的確很大。但小王卻沒告訴我們,青海湖風那麼大,大概比香港的七號風球還要大。

話說那天,拉車四個小時來到青海湖,一下車,只略感寒意,參觀了一處類似九族文化村的樣板藏族居家村落,接著到了湖邊,開始走一段與新竹南寮漁港差不多的碼頭。

走到碼頭盡處約十分鐘,一個顯然是近五年才完工的石碑,上刻「青海湖」三個字。就跟這樣的石碑照相,旁邊也有人索價二元。問題是,我根本不知道收錢的這個人代表誰?說不定他只是個聰明的乞丐來此快速進帳的,who knows?

晃了三分鐘,我決定往回走。就在團員們漫步踱回岸邊時,這湖上,開始吹起很強很強、又冷到凍人的風。我把羽絨衣拉鍊拉起,圍巾再包一層,polartek的帽子也戴穩了,風從我側面吹來,力量大到我走不動,舉步維艱差不多就這樣。我用盡全身力量往前走,心想要是別的團員禦寒衣物若未全副武裝,肯定要掛病號。

就這麼使盡吃奶力量走回岸邊,團員面面相覷,這陣妖風吹得人都呆掉了!

裹著東北行軍用似大衣的導遊,看到我們倒臉色平常,她說就算到了夏天,也是忽出太陽忽刮大風,說不得準。意思是,這種妖風驟起的氣候,在青海湖一點也不足為奇。

回到台灣後,我還在計畫繼續玩些邊疆地區,看著一些旅行社網站,偶爾出現以青海湖為主要參觀景點的行程。我要很誠摯的建議,不管去西藏、去新疆、去絲路,只要青海省停留天數越短的行程,就是好行程。青海沒有草原,不要期待太高啊!